相关动态
马斯克的一大步:人类最大火箭成功发射 星舰“失联”
2024-12-05 20:13
马斯克的一大步:人类最大火箭成功发射 星舰“失联” 马斯克

出品|网易科技《态度》栏目

作者|崔玉贤

编辑|丁广胜

“哇哦…”美国当地时间3月14日,SpaceX指挥中心掌声雷动,欢呼不断,一起见证着马斯克创造的又一壮举:

人类最成功发射,星舰入轨,达到轨道速度。

虽然遗憾的是星舰飞船失联,但星舰已经完成了从发射到入轨的全过程,相比前两次已经创造了奇迹。

发文:“星舰”让生命多行星化。人类向火星又迈近了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3月14日也正好是SpaceX成立22周年纪念日,星舰的第三次轨道测试也许是最好的祝福。

虽然失联,但已成功入轨

北京时间2024年3月14日21时25分左右,SpaceX星舰进行第三次轨道级飞行试验,发射地点仍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墨西哥湾畔的博卡奇卡星舰基地。

星舰发射2分40秒后,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发射11分钟后,超重助推器完成使命,星舰进行舱门打开;发射约28分钟后,舱门完成关闭,星舰完成舱门开关测试;发射47分钟后,星舰执行二次点火演示,猛禽发动机点火顺利成功,标志着星舰试飞取得又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最后,星舰航天器返回地球大气层,但而后 SpaceX 失去的信号——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确认,S28丢失。

虽然如此,马斯克发文祝贺:“已达到环绕速度,祝贺SpaceX团队!”

星舰此次试飞的主要目的包括:火箭两级的上升段燃烧、打开和关闭“星舰”的有效载荷舱门、在星舰滑行阶段进行推进剂转移演示、第一次在太空中重新启动“猛禽”发动机、“星舰”受控重入大气层。

在这些任务当中,唯一遗憾的是“重入大气层”失联。

与前两次试飞相比,这次星舰试飞可以说是取得了史上最大进步。SpaceX在直播中也表示:“看到我们这次取得如此大的进步,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未来之旅》认为星舰火箭的成功入轨,不仅证明了其强大的运载能力和技术实力,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任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星舰火箭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行器,其重量达到了惊人的5000吨。

两次失败 虽败犹胜

此次是星舰的第三次试飞,2023年4月20日,星舰进行了首飞,升空不久后就爆炸解体,发射失败;时隔6个多月,星舰进行了第二次试飞,火箭升空不到3分钟后成功实现一二级分离,但此后任务控制中心与“星舰”飞船失去联系,被迫启动自毁系统。

星舰首飞,虽是“烟花秀”,但当时来自中国的商业火箭团队评价:发射即成功;星舰二飞,虽然被迫启动自毁系统,但业界仍认为,虽败犹胜,因为这次SpaceX不仅实现了一级发动机全部正常,而且成功验证了热分离技术。

星舰的每次发射都让全人类为之兴奋与期盼,因为它承载着人类对星辰大海的向往与追求。

自2022年以来,马斯克就一直谋求星舰轨道级测试。

星舰,是马斯克为了探索殖民火星而建造的宇宙飞船名字。星舰的发展史可能要追溯到20年前,在2007年,马斯克首次向外界透露了一个目标:最终要让人类得以探索并殖民。当时或许很多人认为马斯克就是个疯子,但在他宣布这个目标之前的2005年,马斯克的商业航天公司SpaceX已经开始研究超重型运载火箭概念。

2011到2015年间,马斯克的登陆火星计划逐渐被揭露开来。在这期间,SapceX开发了火星殖民系统(MCT,也就是星舰的前身),2018年SpaceX开始制造超重型运载火箭的首个火箭原型,并正式提出了星舰概念:马斯克将第一级助推器称为超重型推进器(Superheavy),将第二级飞船称为星舰(Starship)。

自2019年以来,SpaceX就在得克萨斯州南部的基地开发星舰,并在20公里以下的高度测试飞行了数艘星舰原型。

现在网上仍然可以搜到很多原型机试飞爆炸的视频。但SpaceX并没有因此停止测试的脚步。

从官方透露的信息来看,星舰由一级助推器“超重”和上面级“星舰”两部分组成,总高120米,起飞重量为5000吨,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航天器,马斯克曾表示,这艘巨大的不锈钢运载器将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火箭,起飞推力约为NASA标志性土星五号火箭的2.5倍。

按照SpaceX公司的规划,星舰经过高频率重复使用后,单次发射成本有望低于1000万美元,甚至仅需约200万美元;对应其100吨的低轨道运载能力,这几乎是将每公斤有效载荷发射入轨成本降低到惊人的10美元,可以预见这将彻底改变航天产业。

科普作家、行星科学专家郑永春曾表示:“原来火箭最重要的性能是运载能力,花多少钱是次要的。现在火箭最重要的能力是性价比,星舰的发射如果成功的话,将大大降低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太空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任何一个参与者愿意参与其中并积极尝试,取得成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的成功。”

人类距离打开火星大门又进了一步?

马斯克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观点:一场自然或人为的灾难最终将带来文明的终结,人类需要搬迁到另一个星球,而火星“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虽然因为这个设想,马斯克被认为是个“疯子”,被科学家认为100年内根本不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阴谋。但是,星舰的首次轨道飞行成功已经让这个梦想更近了一步。

据说,在马斯克的设想中星舰一天可以发射3次,向火星运送百万吨物资。

马斯克在2022年曾撰文提到,史上最大运载火箭星舰一次可运载100位乘客和物资,未来计划打造至少1000艘星舰,将一批批拓荒者送到火星,以建设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他希望使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生活在多个星球上。

“人类在不断探索太空,一方面是为人类寻找新的生存家园,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地球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星舰系统的成功不仅有了可以实现探索月球和火星的强大运载能力,同时降低了人类探索的成本,而且可以在地球实现航班化、远距离的运输,使人类可以在1个小时内到达地球任何一点,可以让游客达到近地轨道等太空旅游,开启人类一个新的时代,跨星球的时代。”航天专家黄志澄曾经向网易科技《态度》如此说道。

星舰的第三次试飞让人类看到了希望,我们期待着马斯克的成功,期待着人类移民火星的那天。

参考资料:

未来之旅:《马斯克:祝贺SpaceX团队!虽然失联,但已成功入轨,本次试飞星舰表现优秀!》

三体引力波:《SpaceX官方公布星舰诸多细节,首飞日期瞄准4月17日》

澎湃新闻:《SpaceX拟3月发射星舰,马斯克曾称计划造1000艘去火星拓荒》

南方都市报《世界最强火箭下周首飞:“星舰”耗资30亿美元,高120米》

国际航天爱好者《SpaceX最早下周进行星舰飞船首次轨道级发射》

果壳《马斯克的星舰要上天了!是人类最强运载火箭,还是又一朵大烟花?》

中国航天报《“星舰”再扫首飞“拦路虎”,大胆创新未来可期》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马斯克的一大步:人类最大火箭成功发射 星舰“失联”】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news/10192.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mip.xhstdz.com/ , 查看更多   
最新文章
电信卡怎么异地销户 销户流程是什么手机卡停机多久会被注销「电信卡怎么异地销户 销户流程是什么」
随着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因为更工作、学习等各种原因更换手机号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对于不用的手机号我们都需要进行销户,
梦金园去年净利同比降17.8%至1.89亿元 海外增700%
《科创板日报》3月29日讯(记者 徐赐豪)近期,黄金行情不断上涨,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黄金相关的企业也备受瞩目。昨晚公布其
怎么找回qq密码qq密码忘记了手机号也换了怎么办「怎么找回qq密码」
在日常的数字生活中,QQ作为我们常用的通讯工具之一,其账号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偶尔我们可能会遇到忘记密码的尴尬情况。别
大屏智能千元机 酷派5860价格欲破1100元酷派5860手机「大屏智能千元机 酷派5860价格欲破1100元」
(中关村在线手机频道行情报道)2012年3月6日,酷派5860(行货)在“ZOL商城”促销,最新报价为1181元,含发票。本款的配件为:
计步器怎么删掉手机自动计步器「计步器怎么删掉」
计步器作为现代智能设备的一部分,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健康管理的得力助手。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需要删除计步器中的数据
三星今天上午宣布Note7爆炸原因 已导致损失超10亿美元手机爆炸「三星今天上午宣布Note7爆炸原因 已导致损失超10亿美元」
2016年8月, Galaxy Note 7智能手机在上市后,“引爆”了全球对于手机市场安全问题的关注,上百起电池燃烧事故让三星频繁陷入舆
CBA八强出炉!下半区比上半区惨烈,9-12最终排名确定!
在附加赛全部结束之后,八强的对阵已经全部出来了。其中上半区:广厦-青岛、辽宁-新疆。广厦和青岛的比赛,大家肯定都看好广厦。
财知道 | 爆卖上百万件!巴掌大的小东西,是年轻人的“到此一游”
或是四四方方、圆圆造型,或是形态各异,一块硬板刻着各式内容,再配上一块方寸大小的磁力贴片,曾被人吐槽“又土又贵”的冰箱贴
Z趋势:4G高速时代 机会与挑战并存4g手机价格「Z趋势:4G高速时代 机会与挑战并存」
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即4G牌照),三家均获得T
华为手机工程模式怎么进入(华为手机工程模式怎么进入桌面)手机工程模式「华为手机工程模式怎么进入(华为手机工程模式怎么进入桌面)」
华为手机工程模式怎么进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华为手机工程模式怎么进入(华为手机工程模式怎么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