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沿着黄河看文旅之一
◎ 科技日报记者?王迎霞 张蕴 张景阳 通讯员 姚瑞雪
当大型灯光秀闪耀古城墙,当无人驾驶汽车驰骋景区,当VR体感设备进入乡村,一切都变得惊艳起来。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态,自然与人文……黄河畔,各地打造的“科技+文旅”IP绽放出全新魅力。
如何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科技日报记者带您沿着河岸,去一探究竟。
“科技+”来到黄河畔
滔滔黄河从宁夏腰部穿过,流程390多公里,留下许多古老渡口。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横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以“一轮明月出横城”为主题的夜游项目在黄河边精彩上演。
今年8月底,宁夏横城大型沉浸式夜游项目正式开园,推出史诗大剧《黄河明月夜》,通过国风歌曲、器乐、杂技、舞蹈、服饰秀等形式,展现横城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新时代风采,向黄河母亲致敬。
而最令人流连忘返的,便是城墙大型灯光秀。
光影陆离中,黄河的壮丽景色和悠久文化扑面而来,给人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在触摸感应、动作捕捉等技术的支持下,游客们可以同城墙上的画面进行互动,提升了景观的互动感和沉浸感。
相传,清康熙帝在亲征噶尔丹时曾到达横城堡,亲作七绝《横城堡渡黄河》。“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当诗句经灯光投影在城墙上浮现时,一时间,仿佛揭开了时空的屏障,古与今相互交织,令人深感震撼。
“瞧,那是新投入的无人自动驾驶车!”9月30日,来自湖北省的邹先生一家来到曾是黄河支流的青海湖景区,一睹“高原蓝宝石”的风采。
为提升景区智慧化建设水平,拓展旅游新业态,今年6月,青海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旅游+科技”新模式,两辆9座无人自动驾驶车辆正式投入运营。
验收过程中,13公里线路,安全员全程都没有介入,真正实现了“零操控”,达到无人驾驶验收标准。
当下,青海湖景区正在拓展无人驾驶技术应用范围,加快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成果导入,不断提升智慧化水平。
面对日均游客量突破2万的实际情况,景区已部署了15座4G基站及8座5G基站,构建起一套涵盖超200路视频监控的智慧管理平台。同时,景区还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不断优化管理策略,以实现更加高效与精准的运营。
“青海湖是孩子们向往已久的‘诗和远方’,如今,这颗‘蓝宝石’变得更智慧了。”邹先生感慨道。
全域游有了“云推广”
为了让游客尽情领略数字文旅的魅力,这样的体验已悄然融入沿黄流域全域旅游的发展脉络之中,触手可及,俯拾皆是。
秋风起,稻田黄,黄河“几字弯”岸边弥漫着稻米香。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的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有一处造型独特的模型,它就是黄河稻渔VR体验馆。
这座体验馆内设五个独具特色的体验舱,分别为“宇宙飞船”“核潜艇”“蛟龙号”“航空母舰”“返回舱”。游客进入舱内,戴上VR眼镜、握着手柄,就完全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
借力科技,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打造出特色主题乡村旅游和田园综合体园区。而其中,采用沉浸交互等技术的VR体验馆,开辟了乡村振兴新路径。
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作为支撑。今年以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对接科学技术厅优势科技项目资源,加速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此,青海首次着手从科技助力传统工艺振兴、线上线下融合展演、智慧旅游等9个方面摸底调查,对15项有特色亮点的文旅科技创新需求建档入库,跟踪支持。
敕勒川、阴山下……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在内蒙古交汇融合。内蒙古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积极开展科技赋能旅游创新行动,全力推动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智慧旅游发展水平。
而作为继海南之后,全国范围内第二个获准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区,宁夏正全方位地拓宽其旅游业的发展版图。
经过重新定位,宁夏着力打造文旅新品牌——《神奇宁夏·星星故乡》。这一品牌以“仰望星空”作为独特卖点,紧握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巧妙地将“黄河文化”“酒庄休闲”“红色主题”“动感体验”“长城遗址”以及“星星故乡”这六大主题串联起来,让传统主题游线路变得新颖有趣。
整装再出发,一条科技赋能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正在黄河两岸徐徐铺展……
编辑:王璠
审核: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