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每课知识重点,可下载打印!
2024-11-10 15:47
本单元教材的人文主题是“童话世界”,围绕“童话世界”这一主题,编排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奇异的幻象;《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不断产生愿望,恰巧不断地实现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蟋蟀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酪渣,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这个单元还编排了“习作”我来编童话,“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等书目,整个单元教学内容都能体现童话世界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单元的、显性的线索。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童话这一题材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次专门安排童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在部编版教材中,编者依据儿童的发展特点,逐层递进地安排了中外童话体裁的认识与应用,如下表所示。
图片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级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与运用要求不同,具体表现在课后习题和单元习作上。深入每一单元的习作及每一课的课后题,我们还会发现,编者会提供给学生一些学习童话故事的方法,并在不同教材中反复使用。
1.品读重点,把握结构。
2.处理好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3.引导学生理解童话内涵。
4.学会运用童话特点编写童话。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安徒生(1805-1875) :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冰雪女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摇篮: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哆哆嗦嗦: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圣诞树: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下着雪的大年夜,穿着一向是妈妈穿的又大又旧的拖鞋,根本是起不到保暖作用的,说明小女孩家很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燃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5.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在小女孩所处的社会里,“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的、痛苦的生活,只有推翻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幻想,正说明她在那个现实世界中有的只是寒冷、饥饿和痛苦。小女孩就是怀着这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的。6.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却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了谁也不关心她。这些美好的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7.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第三段(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姜现了。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描写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历程;第二部分(第四至七自然段)描写大树变成手推车的历程;第三部分(第八至九自然段)描写手推车变成椅子的历程;第四部分(第十至十二自然段)描写椅子变成木地板的历程。 课文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文中4次出现”那一定会很好”,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也使结构更加清晰。 本文有情节反复的特点,主要写了主人公生命中的一段历程,情感基调平和、乐观,充满希望。 课文配有3幅插图,呈现出主人公经历的手推车、椅子、木地板这3个阶段,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体会主人公在几段生命历程中平和、愉悦的心情。
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1.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2.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舒展”“躺在”“舒服”这几个词语把木地板当作人来写,很有新鲜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地板实现愿望后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一部分(1-3)描写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历程。这篇课文记叙一颗种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先后变成一棵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历程。启发我们不断追寻心中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将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危急关头,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一进了牛肚子一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一和草一起喷了出来,这一旅行线路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牛肚子里一共有4个胃,前3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到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这样的过程就叫反刍。 课文在表达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贴近生活。蟋蟀和牛都是大家熟悉的动物,捉迷藏也是学生经常做的游戏,从生活出发,写大家熟悉的事情,读者有亲切感。第二,在平常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平常的事情一蟋蟀被牛吃掉了。于是故事有了悬念一蟋蟀后来怎样了?在这个悬念下,故事不动声色地介绍了牛有4个胃、会反刍的科学知识。这样一来,读者就能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收获知识。第三,语言丰富而生动。文中对话大多单独成段,有丰富的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人胜。”蹦、爬、喊、跳、蹭”等动词,生动地刻画了青头的动作和神态,写出了青头急朋友之所急、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的特点。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退粗大,善于跳跃。中国又称促织、蛐蛐儿、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是农业害虫。贮藏:储存收藏以供需要时使用本课指牛把吃进去的草暂时保存在胃里。形容人沉着、冷静的四字词语:
临危不惧 泰然处之 泰然处之 面不改色
若无其事 不慌不忙 镇定自若 游刃有余处变不惊
1.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非常要好”写出了红头和青头的感情很深,为后文红头遇险后,青头奋不顾身救红头埋下了伏笔。2.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不作声”是不出声的意思。从“周围”“悄悄”“不作声”可以看出红头很机警,为下文写它被大黄牛卷到嘴里埋下了伏笔。3.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大黄牛嘴里了。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等词句中,可以知道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红头根本来及躲开,4.“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写出红头在牛嘴里的紧张。两个“救命啊”表现出了红头的焦急和害怕。5.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大吃一惊”是对青头的神态描写,强调了事情发生的很突然。“蹦”“摔”是对青头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青头得知好朋友遇险后不顾后果一心想救朋友的迫切心情以及结果。“扫”是对大黄牛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大黄牛的强大,但青头为了救朋友奋不顾身,尽管它和大黄牛的力量很悬殊,但它仍然不放弃。6.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不顾、一骨碌、大声喊”写出了青头为救朋友不顾自己的安危,是对前文“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具体描写,同时也表现了青头的勇敢、坚强。7.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曾来蹭去。“爬到牛鼻子上”“蹭来蹭去”,想方设法让半打喷定青头真机智啊!但是,这个动作也是很危险的,可是为了救朋友,青头毫不犹豫地这样做了,可见它们之间感情深厚!第一部分(1-6)红头与青头玩捉迷藏游戏,红头悄悄地躲进草堆里,却被一头大黄牛吃草是卷进了嘴里。第二部分(7-19):写红头在青头的鼓励和帮助下,经过艰难历程,终于从牛肚子里逃了出来。第三部分(20-21):写红头感激青头,青头笑着安慰红头。本文写青头在好朋友红头被牛吃到嘴里以后,运用牛反刍的知识奋不顾身地救出红头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青头不仅知识丰富,而且珍惜友谊,勇敢无畏。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讲述。第一至三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第四至十二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第十三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从”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可以看出蚂蚁队长说话干脆利落,指令明确,有队长的威严感;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的动作,刻画了他发号施令的形象;”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等词句,写出了蚂蚁队长面对诱惑时的矛盾心理;”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等词句,细致地刻画了蚂蚁队长从想吃奶酪到下定决心、拒绝诱惑的心理变化过程,也表现了他严于律己的精神。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站在奶酪右边发号施令的是蚂蚁队长,他正命令奶酪左边的小蚂蚁执行命令,吃掉奶酪渣。而那只接到命令的小蚂蚁仰着头,瞪大眼睛看着面前的奶酪渣,不敢置信。图文对照,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强qiáng(坚强)jiàng(倔强)qiǎng(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