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知识)
又是一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刚刚收看了央视影音上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的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突然想到了一些不吐不快的事情,心理的健康,社会的和谐,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基础,而这样的基础来的并非那么容易,起码作为一名从业十多年的精神科医生,我看到的、听到的现实,想要达到心理健康,社会和谐,需要改变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精神卫生宣传大使
比如今天下午上班接待的第一位患者,一名身患抑郁症的17岁小姑娘。小姑娘大概1年前确诊患有抑郁症,家人给她办理了休学手续,并带她来医院求治,经过治疗,姑娘的抑郁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其间家属因为听别人的建议,又停止了服药,跑到三甲医院的心理科去进行心理治疗,然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再次发作了,然后心理科的医生又建议她吃上了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然后家长又带她看了中医,然后又停服西药吃起了中药,然后抑郁症状又发作了,然后又吃起了西药。后来终于坚持吃了半年的抗抑郁药物,到了休学的期限,昨天是1年后第一次上学。然后这位坎坷的小姑娘又遇到了无法承受的新问题。
由于休学一年,回去上课的小姑娘换到了新的班级继续学习,本来全新的班级,全新的同学,全新的开始,但当天的下午,就有很多同学追问她“你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抑郁症什么样?”“你吃药了吗?”“你是不是精神病?”……这样的问题让一个17岁的小姑娘如何承受,她回家后闷闷不乐,晚饭也没吃,晚上突然跑了出去买安眠药打算轻生,被家人发现后劝说了一晚上,最后今天带到我这来看门诊了。
精神心理门诊
详细的了解了孩子上学之前的康复情况,以及昨天放学回家后的一系列行为,判断这孩子还不算再次抑郁发作,只是面对新同学们的一系列问题,感受到了“侮辱”,所以在急性应激状况下产生的冲动行为。进行了紧急的危机干预,通过认知心理治疗改变了姑娘的病耻感。告诉她,得抑郁症没什么好害羞的,我们的身边平均每15个人就会有一个抑郁症患者,只是大部分人无法认可自己的问题而已。最后逐渐平静下来的女孩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家了,她同意在接下来的高中生涯坚持服用抗抑郁药物,不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私自停药,也同意定期来医院复诊,调整药物和对医生汇报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