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名称(山西抢救濒危戏曲(附名单))
官方最新发布,聚焦。
《山西省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工作方案》公开发布,精读。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戏曲的摇篮”;根据2016年全国地方戏曲剧种剧团普查结果,山西现存剧种38个,数量排名全国第一,部分属濒危剧种;为加强保护传承,促进戏曲艺术全面繁荣,启动“山西省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并制定《工作方案》。
文旅部确定山西26个濒危戏曲剧种,具体如下——
来自官方发布
至2021年底,戏曲传承发展振兴纳入我省艺术创作“十四五”规划,开展全省濒危戏曲剧种、剧团普查,建立戏曲数据库,形成完整普查报告;所有列入“山西省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剧种纳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评定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单位,推进濒危戏曲剧种良好活态传承体系建设;各市抢救工作实绩,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
至2023年底,编撰《山西濒危戏曲剧种全集》,广泛收集相关剧目、音像资料,对手抄本剧本进行数字化整理、保存并出版专辑,使珍贵戏曲资料长久留存并为当代戏曲创作提供丰富资源;各市要积极争取工作经费,开展濒危戏曲剧种“音配像”“像音像”工作;编辑出版一批反映山西濒危戏曲剧种的优秀书籍和音像制品。
至2025年底,要为濒危戏曲剧种安排艺术创作经费,复排优秀传统剧目、加大传统剧目保护同时突出守正创新;鼓励为濒危戏曲剧种院团无偿提供剧本,通过多种方式资助原创剧目首演和推广;“十四五”期间,力争每个剧种推出1部优秀复排或新创剧目,参加省级展演。
与此同时——
抓好人才培养:逐步对濒危戏曲剧种传承人群开展培训,特别是对戏曲编剧、导演、音乐、表演、评论等紧缺人才加大培养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学校和院团开设名家工作室,收徒授艺,办班培训,带班演出,不断壮大传承人群队伍。
改善演出条件:鼓励各类文体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给濒危戏曲剧种剧团开展公益性演出;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在城镇建设中合理布局戏曲演出空间,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馆要设置或通过合作方式优先解决濒危戏曲剧种排练演出场所;鼓励采取灵活产权形式或以政府购买演出时段、提供场租补贴等形式,帮濒危戏曲剧种院团增加演出活动。
支持院团建设:确定并扶持一批濒危戏曲剧种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优先为濒危戏曲剧种院团配备流动舞台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濒危戏曲剧种的传承发展振兴,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与戏曲有关基础设施项目,鼓励通过众筹方式运作濒危戏曲剧种项目;多措并举,帮濒危戏曲剧种院团推进“一团一场一所”建设。
搭建展示平台:各级各类艺术节庆和重大展演活动中举办稀有(濒危戏曲)剧种展演,鼓励各地联合举办当地传承的濒危戏曲剧种展演;各类文艺评奖中,对濒危戏曲剧种适当倾斜。
推进惠民演出:把濒危戏曲剧种演出优先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加大购买力度,增加惠民演出场次,力推其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在游客流量较大旅游景区优先安排演出并创新方式,提升旅游中的特色文化体验,形成当地特色品牌。
加强普及推广: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以上本地剧种戏曲演出;鼓励学校建立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与本地戏曲院团合作开展戏曲普及活动,建立戏曲普及基地,举办少年儿童为主体的戏曲展示和比赛,增强青少年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发掘培育戏曲人才;中小学,可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加强戏曲评论阵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文艺评论指导、引领作用。
扩大社会影响:鼓励将优秀经典戏曲剧目制作成影视作品,支持优秀传统剧目整理、出版、传播,打造《走进大戏台》等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戏曲专题栏目节目;推进“互联网+戏曲”等新兴传播平台建设,运用各种媒体宣推濒危戏曲剧种,提高当地群众认同感,提升社会知名度。
“十四五”期间,通过“山西省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抢救我省濒危戏曲剧种,扶持重点传承院团,培养传承人才;复排新创一批濒危戏曲剧种剧目,举办展演活动;整理和推出一批研究成果,推动濒危戏曲剧种创作和院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