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血管堵塞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包括血管内皮损伤、正常血流改变和血液高凝状态。这些因素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促进血管堵塞的形成。
(一)血管内皮损伤
内皮完整,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流,是最重要的因素。关于内皮损伤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溃疡性粥样斑块
高血压
湍流
炎症因素,如血管炎
缺氧
细菌毒素
烟草
放射物
静脉输液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管内皮损伤后,血小板逐渐聚集、黏附,形成栓子。同时,功能失常的内皮会分泌更多的促凝因子和更少的抗凝因子。
(二)正常血流改变
正常的血流为层流,即血浆在外层流动,而血细胞和血小板在中心流动。层流可以预防血小板接触血管内皮。
当血液为湍流或瘀滞时,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浆和血小板无法分离,引起湍流的情况包括:
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
动脉瘤开口处
心脏瓣膜功能不全
引起血液瘀滞的情况包括:
心肌梗死后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红细胞增多症
镰状细胞疾病
长期卧床
(三)血液高凝
血液高凝非常罕见,定义为凝血通路上任何导致高凝的异常改变。包括基因性和获得性。
基因性的原因:
因子5突变
凝血酶原突变
粘性血小板综合征
增强因子8,9或者纤维蛋白原
获得性的原因:
长期卧床或制动
组织损伤
心肌梗塞
癌症
DIC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妊娠期循环血量增加,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腹腔静脉,造成下肢静脉血回流不畅。 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分娩时(尤其是剖宫产)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
1、脑部
头部是人体的感官器官和思维器官的集中部位,血管一旦堵塞,头部往往会出现一些前兆。
例如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冷淡、判断能力减退、异常健忘,或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并伴有眼花、视力下降、耳鸣、舌麻、唇麻、语言困难或频繁性鼻出血等。
2、眼部
血管堵塞如果发生在眼睛,会导致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细、变直,呈铜丝或银丝样改变,与静脉交叉处可见硬化的动脉压迫静脉,称为交叉压迫。
严重可发生视网膜血管的痉挛、狭窄甚至阻塞、出血,并可出现视网膜的渗出、水肿等改变。
3、胸部
4、四肢
四肢包括胳膊、腿及手、脚等,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血管堵塞时,四肢往往也会发出一些前兆。
脚部出现肿胀或发麻,腿脚冰凉且畏寒怕冷、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手部时常出现发麻且无力、异常冰凉、指甲内陷、手掌发紫,手部不由自主地出现颤抖、拣物跌落等情况;腿和胳膊时常出现单侧麻木感且乏力。
5、肾脏
肾脏发生血管堵塞,会导致肾动脉狭窄,出现肾血管性高血压与缺血性肾脏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表现为血压正常者(特别是年轻的女性)出现高血压后迅速进展。
或原有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血压近期迅速恶化,舒张压明显升高,严重可出现恶性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30mmHg)。
缺血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夜尿增多。如果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腰部剧烈疼痛、血尿等。
6、肠道
肠道血管堵塞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和腹痛等症状。
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时,可出现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和休克等症状。
而高油、高盐、高糖等重口味饮食,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加重血流的负担,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
2、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对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作用,不要要注意运动时尽量避免强度过高。
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造成血压升高、血管破裂,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
3、定期体检,监测血压
血压高会使得血液冲击血管的力量增大,致使血管变形、血管内膜受损。除此之外,血压高还可能会使血管内膜受损部位疤痕增生,导致血管壁增厚,长此以往便可能造成血管堵塞。
因此,关注血压水平,定期体检对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十分重要,尤其是存在一定心血管风险的45岁以上人群,更要重视起来。
参考来源:
[1]唐亮,胡豫. 《易栓症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2021版)》更新解读[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2, 35 (07): 457-460. DOI:10.13201/j.issn.1004-2806.2022.07.001.
[2]王陇德,彭斌,张鸿祺,等.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2, 19 (02): 136-144.
[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06): 521-545.
[4]李旭,史振宇.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孕产妇用药选择[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 13 (03): 19-21.
[5]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 12 (08): 1-73.
5月粉丝福利:遮阳伞限时领!
免费领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