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姜学军:不做没有创造性教书匠 宁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024-11-10 21:56

姜学军:不做没有创造性教书匠 宁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姜学军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

  甘肃电煤基地平川区,经济活跃,商贾众多。平川中学的清贫教师姜学军在这里却小有名气:一则谁家没有上学的孩子,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尤其有高考生的家长,总想把孩子插进姜老师的班里;二则姜学军是出了名的“生铁”,不收礼,不办课外班,坚守着教育公平的底线,任谁说情不管用。

  1986年毕业月西北师范学院化学系的姜学军,可是当时的“天之骄子”。27年之后,他的大学同学遍及全国各处,有为官的,有经商的,而他是为数不多还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的人。如果以时下流行的“按照收入多少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姜学军无疑是一个失败者!

  受过高等教育的姜学军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三十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转型期,经常是泼了洗澡水倒掉孩子,传统的道德观念正遭受冲击挑战。在沉渣泛起、鱼龙混杂的浮躁社会里,他这样传统、执拗的人更适合留在教育上,为我们的下一代传道解惑,于己于人两全其美。

  讲课,他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姜学军在课堂上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曾经有学生说,姜老师的课不像是在上化学!

  他的课像哲学课,讲量变与质变的演进、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关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他的课像语文课,化学的各类定义、概念逻辑严谨,每一个字词高度概括,姜老师从逐字分析,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理解相关知识。

  姜学军上大学的80年时初期,正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流行的时候。在如今商业社会里长大的孩子是体会不来当时文学对一个年轻人的巨大感召力,他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学青年的一员。这种经历为他独特的授课方式做了坚实的铺垫。

  从文学的狂热到饱览群书的睿智,姜老师深刻认识到不同学科之间内在联系。当别的老师放假前给学生布置了一大堆作业时,化学老师姜学军留给学生的假期作业是:通读四大名著。

  学生对姜老师的崇拜源于他渊博的学识,他的化学课像是散文,从书本开始,天文地理、人文典故夹杂精妙比喻,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家长对姜老师的信赖来源于他对学生的负责和每年在高考中的优异成绩。

  姜学军的工作业绩得到各方认可,连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先后获得1995年平川区“优秀教师”、1999年平川区“优秀班主任”; 2001年所带班级被评为“白银市优秀班集体”; 2004年获白银市“优秀班主任”、“园丁奖”; 2006年获白银市“招生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争优创先”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区教育局颁发的高考“进步奖”一、二等奖,赢得社会的广泛好评。

  带班,他大爱无疆,具有影响学生一生的正能量

  1998年开学,姜老师班上的蔺有福同学没有来报到。这个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天资聪颖,写作水平很好,从他身上,姜学军总能看到自己求学时期的影子。

  70年代,14岁的姜学军要背上口粮,步行百里去上高中,别的同学给灶上交的是白面,他交的是豆面;别的同学晚上有杂面干粮当夜宵,他只能在黑暗中咽口水。好在那个时候大家都困难,一个14岁的少年还不大懂得人生不易。

  姜老师在蔺有福的身上体会到了自己20年前的艰辛。当了解到其父因病长期卧床不起,家中无劳力,生活陷入极度艰难之中的情况后,趁“十·一”放假之机,他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跋涉百里去家访。看到心爱学生眼窝深陷、模样憔悴,禁不住热泪盈眶。

  经过劝说,姜学军又把蔺有福带回了学校,并发动全班同学为其捐款捐物献爱心,帮助他渡过了难关。激励他在期末考试中进入了全级前十名,因此争得学校为其免除了两个学期的学杂费用。姜老师又不时接济他回家探病,使他坚持学习到高三毕业并以490分的成绩考入西北师大。

  如今成为姜老师同事的蔺有福,正值年富力强,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看着日渐显老的姜老师,终于明白,有一种力量需要传承。

  27年的教学生涯,姜老师遇到了很多和蔺有福相同、相似的学生,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想起那个14岁少年百里求学的艰辛,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悲怜和慈爱。2010届学生冯博雅,父母远在云南打工多年,典型的留守儿童。入学时心理脆弱,聪明但不好学。姜学军既当师长,又为父母,极尽教育之力,终于使他应届以579分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有付出,必有回报。每年春节,家里多日宾客盈门,都是姜学军的学生。有工作了的,有大学在读的,师生相聚欢声笑语。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做人,他坚守底线,清贫人生的无悔选择

  姜老师化学课讲得好,自然有考生家长找上门来希望给孩子吃小灶。平川区煤老板众多,有煤老板的地方从来不缺钱,就缺姜老师一句肯定的答复。

  姜老师两口子都是老师,这在平川区不算有钱人,但绝对能过得去。姜学军说,我最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现在还犯得着为那五斗米折腰吗?

  1992年是他最困难的时候:母亲多病需要住院治疗;几个山区老家兄弟相继娶亲需要他资助;妻子乳腺增生一直吃药治疗。那时候他们两口子一个月加起来200元钱,入不敷出就借外债,那一年他总共借了8000多元。

  8000元的外债,以他们当时的工资水平,需要十年才能还清。

  那几年,他们一家子腌酸菜不断顿,中午是炒酸菜,晚上是白面条就酸菜。看着四五岁的姑娘跟着他们一起受苦,姜老师终于动了离开教育系统的念头。

  在这之前的1986年,区上的城建局要他,他婉拒了,1989年政府抽调秘书,他放弃了。1995年,30岁的姜学军报考公务员考试。书看了很多遍,做了很多题,胸有成竹,只欠一考等录取通知。

  临考前他去看望一位长辈,两人深谈半日,回来后姜学军放弃了考试,让很多同事大跌眼镜。

  继续留在教育上的姜老师生活出现了转机,1996年国家大幅提高教育系统的工资待遇,两人补发了6700元工资,8000元的外债包袱突然间就变成了一根稻草!

  姜老师说,他14岁缺衣少食在外求学,没有觉得多苦,工作后十几年为了照顾父母兄弟,外债重压,也没当回事,如今条件好了,补课收钱的事我不屑去做!

  但也有例外情况。1999年,学校张书记介绍一个叫辛玲的小姑娘来补课。这个孩子聪明伶俐,因家中变故,化学学习遇到了困难。在姜学军的悉心指导下,在高考时取得了136分化学成绩。辛玲拿到录取通知单的当天,花了她身上的100元钱,为姜老师买了一份礼物,姜老师一个劲地埋怨她乱花钱。

  究竟当年那位高人说了什么话,让姜学军放弃了弃教从政的想法,很多人都问他,姜老师总是笑而不答。直到有一天他老婆对同事说出了这个秘密:“你要是去了政府,只会多一个跑腿跟班的干事,而教育上少一个点石成金的引路人”。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姜学军:不做没有创造性教书匠 宁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67755.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mip.xhstdz.com/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