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稳股市”这样的表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在过去的一二十年时间里是第一次出现。这表明,从国家层面而言,股票市场的战略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国家通常关注的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等一系列宏大的问题,而如今“稳股市”被纳入其中,也说明了股票市场当前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经济转型和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对于股票市场的理解,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确实是从未有过的。
当然,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稳股市”背后还有另一层含义。当政府把它写进工作报告,写进2025年的工作目标,这无形中意味着政府对市场的一种背书,这种背书可以理解为是政策信用的背书,或者说是政府的信用背书。
既然写入了股市相关内容,大家可以试想,如果最后股市一泻千里,出现大幅调整,显然政策的信用和政府的信用都会受到伤害。当然,回顾过去这么多年政府所承诺的一些重大事情,绝大部分最后都是能够实现的。
好了,这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接下来我们换位,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稳股市”。
可能很多朋友会想当然地觉得,这是不是意味着进入股票市场就可以赚钱了?政府在这里兜底,赚钱就变得很容易了。但实际上,股票市场虽然入市门槛很低,可赚钱的门槛还是很高的。“稳股市”的表述并不意味着股市一定要涨到很高的程度,但至少它意味着风险相对是可控的。
这里要注意,说的不是个股的风险,既然提到股市,主要是以大盘指数作为参考,不太可能出现像2018年那样单边一路狂泻的情况,那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说,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稳股市”一个相对理性的理解是总体市场风险并不是很大。那么该怎么办呢?我想,可能更合理的投资姿势是买入那些大盘指数的ETF指数基金,这样风险相对可控,没准还能迎来上涨。
好了,下面我们转向市场的角度。朋友们都知道,股票市场中,不论股价还是指数,都是动态波动的,而且背后都是由资金来驱动的。资金,不管是个人的、机构的、外资的等等,其背后本质上都是利益,都是钱。钱一方面是有成本的,另一方面投资都是有期限的。
所以你会发现,如果我们刻舟求剑地认为“稳股市”就是市场指数维持在当前位置,假设这种判断成立的话,你会发现谁的钱都不会进来。很简单,这就意味着股市不涨,股市一直处在当前的位置。
刚才已经说了,资金都是有成本的,如果我今天买入,到年底还是这样的位置,资金成本由谁来覆盖呢?实际上,不赚就是赔。
另外,在一定期限内我肯定是要卖出的,我不可能长期持有,资金都是有期限的。我卖出之后,如果都没有财富效应,投资股市的人都不能告诉大家入市可以赚钱,那怎么能够吸引场外资金因为财富效应的驱动而入市呢?
所以股票市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稳股市”最好符合市场规律的状态是保持股市一种相对比较和缓、稳定的上涨态势,这样才能真正稳住股市。如果没有这样的态势,“稳股市”是稳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