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传承优良精神 争建时代新功|第一代“海垦人”陈光发忆垦荒经历

   日期:2024-12-01     作者:xasic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mip.xhstdz.com/mobile/news/9543.html
核心提示:传承优良精神 争建时代新功|第一代“海垦人”陈光发忆垦荒经历第一代【编者按】海南农垦的创业史是一部光辉灿烂、催人奋进的历
传承优良精神 争建时代新功|第一代“海垦人”陈光发忆垦荒经历 第一代

【编者按】海南农垦的创业史是一部光辉灿烂、催人奋进的历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将陆续推出《传承优良精神 争建时代新功》系列报道,重温海南农垦70年的垦荒创业史和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的百年发展史,回顾及展望几代农垦人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筑起农垦创业丰碑的峥嵘历程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海南农垦第一代建设者陈光发。记者 吴兴财 摄

讲述人:陈光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支装备很特殊的队伍,队员们背着那个时代最先进的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立体镜、手摇计算机等,还挎着自己制作的简陋仪器,穿行在海南岛的荒山野岭,莽莽森林。这支队伍,就是建垦之初组建的垦荒勘测队,人们习惯称其为“开路先锋”“勘测尖兵”。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叫陈光发,于1932年6月出生于文昌市抱罗镇福群村。我是海南农垦的第一代建设者,也是一名有着4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同时又面临着外交上被孤立,经济上被封锁的严峻国际形势,战略物资橡胶成了禁运的对象。建立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尽快实现橡胶自给自足,就成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一项重大项目。

陈光发于1983年在原东升农场。记者 吴兴财 翻拍

从农业院校学生到垦殖勘测队员

1951年12月至1952年6月,国家组织了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和海口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的林业、生物、农化、地理、气象、会计、医生等专业师生,以及林业部、中国科学院等专家五六百人,对海南10个县的土地资源普查和5个县进行了重点调查、勘测、测量和设计规划等工作。

当时的我年仅19岁,就读于海口高级农业学校。在成为第一批垦殖勘测队队员后,我一路跟随队伍从东太农场走到了母瑞山。当时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找橡胶土地,规划建农场。

在母瑞山,我接受了第一堂也是最重要的一堂人生教育课。当时,我们走了半日的路程,才走到母瑞山,我们居住的地方正是当年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落脚的地方。一抵达目的地,我们都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惊了:草房是盖了多年的,已显得十分破旧,锅碗瓢盆、灶台等生活用品是有了,但吃饭的筷子散落一地,所有的碗都缺了一角,灶台也有些残缺,可见当时的环境有多艰苦。

那时我们想要吃菜得自己种,早上起来简单吃点咸鸭蛋配米饭后,8点钟就上山进行勘测工作,一直到下午四五点才回来。山上蚂蟥遍地,蚊虫肆虐,毒蛇野猪猖獗,尤其是蚂蟥,我们常常遭受到它们的“攻击”。

在测量时,我和队员们身上都会挂着勘测仪器,一旦挂上,人就不能动了。这时,蚂蟥就会开始爬进我们衣领里吸我们的血。而我们只能忍耐,待到勘测结束,才能赶紧动一动。男同志稍微好些,被蚂蟥叮咬后还能将衣服脱下来抓痒,而我们的女同志只能隔着衣服挠,血流到衣服上,模样相当吓人。当年参加勘测队的大多都是大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差,却要在这经受这份苦,实属不易。

当年,在母瑞山上有一个少数民族村,我们在开展勘测工作时经常会与那里的村民们打交道。与拿枪的战士不同,我们的武器是各种测量仪器,这让村民们十分不解。直到后来,有个别村民在和我们交流时得知,我们是为了建设橡胶事业来到这里,村民们这才放下心中的芥蒂,一有地瓜就分享给我们吃,看到我们被蚂蟥叮咬,便用他们的土方帮助我们驱除蚂蟥,与我们结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

在母瑞山,我们看到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艰辛,学习到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精神,感受到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深刻意识到,我应该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陈光发于1986年与著名橡胶专家林保罗合影。记者 吴兴财 翻拍

参加农垦建设就是在革命大熔炉里历练、成长

对于我来说,参加农垦建设就是在革命大熔炉里历练、成长。1952年4月,勘测工作结束后,我被分配至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琼东垦殖所(原国营东升、东红农场,现址为海垦红昇农场公司)。初到时人生地不熟,多亏有农场的党员前辈们关心、照顾,我们才能很快地适应了农场的生活。不仅如此,农场里担任炊事员的女同志就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平日里都会帮我们洗衣服,吃饭时还把大块的肉都分给我们,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受农场党员前辈们的影响,1973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将自己的一生也都奉献给了农垦事业。

如今,我参加农场工作已有42年。这42年间,我从技术员到生产队长,到作业局主任,到生产科长,又到生产副场长,再到农场的党委书记、场长,一路在跟着党走。

在农场建设中,我们成功种植了1万多亩的橡胶。种植橡胶一般要等七八年后才能开始割胶,而我在带领队伍种植橡胶的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仅用4年半的时间便实现了割胶。

改革开放后,我们迎来了新时期、新任务。我就想着一定要“走出去、引进来”,我组织了农场里200多名干部,出来参观全海南岛各个农场的工作,帮助他们开放思想,延续新时代的新工作。同时,我将外面新的生产工作技术引进到我们农场里来。

在这期间,我做了几件事:我组织开办了一个药剂厂,开办了手套厂,还开办了木工加工厂。木工加工厂对于农场来说十分重要,橡胶种植几十年后需要改造,该怎么用?是用来烧火还是进行转型升级?我选择开设了一间橡胶木材加工厂,将其价值实现最大化。此外,我还组织建立了包装厂、茶厂等等。

陈光发讲述自己的经历。记者 吴兴财 摄

只要有一天的热,就要发一天的光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42年后,我退休离开了农场,回到自己的家乡福群村。

回来之后,我用自己多年积攒的钱修缮祖屋,创建了一个红色文化园——辉盛红色文化园。当时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办这个文化园?”我说,我是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就宣誓要为党奋斗终身。在这个红色文化园里,大家可以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让红色文化代代传承。该红色文化园也得到了海南省工委和抱罗镇党委,及一批离休老干部的指导支持。

今天,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党恩不能忘。我也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重视子女教育。如今,我们家族28名成员中,18人读大学,其中有6人是共产党员。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于我来说,正是因为一路跟党走,听党指挥,我才有了今天的一切。虽然我已经89岁了,但只要我有一天的热,就要发一天的光,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本文地址:http://mip.xhstdz.com/news/9543.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mip.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