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借助技术将境外号码伪装成政法机关座机号码,再伪造政法机关文书和电子公章,自称国内公检法,以“涉案需缴纳保证金”为由,骗取留学生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到账后立即通过虚拟货币交易洗钱。这是一种针对留学生群体的新型诈骗。近日,江阴市检察院在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中发现此类诈骗手段。此类手段隐蔽、涉案金额巨大,给群众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2024年3月中旬,在英国留学的李某接到显示“+8696110”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市反诈中心民警,先是对李某进行了一番反诈教育,然后告诉李某,她名下有张在北京大兴机场办理的手机卡发送了300多条诈骗短信,已被公安机关监控。
“我确实在北京大兴机场停留过,再加上来电带着‘96100’的官方号码,我就相信了……”李某十分懊悔。随后,对方要求李某下载Skype和Telegram软件。在聊天中,对方称李某涉嫌“何家财跨国洗钱案”,她名下在北京办理的中国工商银行卡在搜查时被搜出,且有人证物证。看到对方通过Telegram发来的“北京某营业厅监控截图”“300余条短信发送记录”等“涉案证据”后,李某当即陷入恐慌。
不久后,一名自称“刑侦队冯队长”的人对李某进行了线上“审讯”,并让她签署“保密协议”,要求她立即卸载“小红书”“bilibili”“抖音”“知乎”等常用软件,不能查询任何相关敏感词汇,否则将被犯罪分子发现,危及自身安全。
同时,对方发来《监视居住决定书》,要求李某每日实时通过视频监控汇报行程和所有电子产品上的操作。每一笔花费及所有微信聊天记录都要一一截屏报备。
2024年4月初,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的李某,等来了“冯队”的一个好消息。
“‘冯队’说可以帮我争取境外优先调查,这样我可以在国外继续学业,不用被遣返回看守所,但是需要先向‘银监局’缴纳100万元‘保证金’。”李某说,“冯队”还询问了父母的工作信息,还让其以“考博资格审查需验资”的理由向父母要钱,否则会“影响”到父母。
李某按要求将100万元分两次转入对方发来的指定账户。转账后,对方称案件会在一周后开庭,由“冯队”代她出庭,且本案胜诉希望很大。然而,一周后,“冯队”称,庭上出现不利于她的“新证人”,需要继续配合调查。
又过了大半个月,有一名自称是“检察官助理”的人与李某联系,说如果能提供财力证明,或许可以洗清嫌疑。
“大概意思是,把100万转到他们账户,来证明我没必要通过犯罪活动获取资金。”李某回忆。随后,对方教李某以“帮助在银行工作的同学完成流水任务”为由,向父母索要了100万元资金,并称“一周后退回”。
李某再次按照对方指示,将100万元分成两笔50万元,转入指定账户。而到了要返还资金的时间后,对方却“失联”了。惊觉异常的李某立刻用室友手机查询,才发现所谓的“跨国案件”早在2010年就已破案。得知实情后,李某母亲遂至江阴市公安局报案。
警方当日立案,经研判发现,其中有100万元流向一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开卡人系刘某。2024年5月,侦查人员在湖北武汉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抓获。
经查,2024年5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刘某为谋取非法利益,明知上线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仍听从上线安排至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提供自己名下银行卡帮助上线转移网络犯罪资金。经核实,该银行卡流水共计人民币140余万元,其中人民币100万元系网络诈骗赃款。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刘某退赔被害人损失人民币1万元。最终,经江阴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刘某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两千元。
“我们剖析同类案件发现,诈骗分子普遍通过以下手段实施诈骗。”江阴市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表示,“首先,犯罪分子利用VOIP技术将境外号码伪装成政法机关座机号码;再盗用公安机关真实文号格式,伪造电子公章,在案件详情栏填写受害人真实身份信息,发送给被害人;最后,在突破被害人心理防线后,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单笔转账不超过50万元以规避监管,到账后立即通过虚拟货币交易洗钱。”
对此,检察官提醒海外公民,如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的国际来电时,请立即拨打12308(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应急呼叫中心)核实;如遇要求转账,务必与家人多渠道确认,凡是要求提供“保证金”的均为诈骗!如果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报警并申请支付冻结。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朱鲸润 通讯员 周涵 玄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