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距离上次发文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化妆品行业也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次看到双十一排名都会大受触动。
从2018年开始,每一年双十一排名都蕴含着无数变迁。举个例子来说,你还记得2019年的国货冠军是百雀羚和自然堂吗?
国货品牌阵营
同比增长45%至21亿元,代表国货品牌拿到第一,距离2017年百雀羚拿到第一之后整整过去了六年,国货品牌重获第一。
可复美突飞猛进,从去年的3亿元增长至5.2亿元,增速高达74%,是top40品牌里增速最快的品牌。
瑷尔博士和至本稳扎稳打,保持稳健增长,基本符合我的预期。还记得2020年第一次分析至本 深度分析| 国货如何能崛起?(二)——无冕之王「至本」的崛起,如今至本已经成为国货品牌的巨头了。
HBN、优时颜、欧诗漫、溪木源、谷雨、韩束等品牌全渠道均保持不错的增长,反而是系夸迪大幅下滑45%至3.1亿元。
国际品牌阵营
日本品牌:受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影响,所有日本化妆品品牌均大幅下滑。
资生堂下滑51%至4.3亿元;
CPB下滑48%至2.5亿元;
黛珂下滑62%至1.5亿元。
欧莱雅系:
两大顶梁柱兰蔻下滑23%至16亿元,巴黎欧莱雅下滑31%至18亿元;
亮点是修丽可本次双十一逆势增长18%,首次排进天猫双十一前十;
赫莲娜天猫销售额小幅下滑、抖音销售额大幅增长至5亿元;
科颜氏大幅下滑42%至4.3亿元;
理肤泉增长22%至4亿元。
雅诗兰黛系 :
雅诗兰黛大幅下滑37%至13.6亿元;
海蓝之谜下滑6%至10.5亿元;
倩碧下滑28%至1.75亿元。
宝洁系:OLAY下滑32%至10.3亿元,SK-II下滑50%至5.1亿元。
韩系品牌: Whoo继续下滑23%至2.1亿元。
LVMH系品牌:娇兰增长7%至6.6亿元,Fresh下滑34%至2.1亿元。
逸仙电商:科兰黎增长61%至1.9亿元。
消费者端发生了什么变化?
(1)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带来国货认同感大幅增加
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发生之后,全网流量抵制日本品牌,同时自发支持国货品牌,给国货品牌带来极大的曝光度和品牌力提升,消费者对国货的认同感也大幅增加。
(2)李佳琦舆论风波
由于李佳琦舆论风波的影响,老国货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历史传承、民族情感等因素在全网爆火。
这种影响对护肤品牌的影响是更加微妙的,因为消费者选择护肤品是高度的品牌导向,是对品牌实力的认可,所以在护肤品行业并没有出现像蜂花、活力28之类爆火的个护日用品牌。
但同时,消费者对国货护肤品牌的认同感大幅增加,不少国货品牌搭上【国货之光】的快车,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
(3)成分党国货品牌遥遥领先
根据艾媒咨询的一个问卷调查,很有趣的是:产品功效和成分因素已经超过了品牌因素。
与上一个时代不同的是,大众消费者对护肤的知识很浅薄,只会按照品牌去购买对应的水乳霜套装,雪花秀、悦诗风吟、倩碧、悦木之源等品牌风光无限。
但如今,大众消费者建立起丰富的成分党知识理论,形成自身的护肤理念体系,对国际品牌的认可度大幅下降,反而更加认可在功效领域做得出色的国货品牌。
从珀莱雅的品牌销量数据我们也能一探究竟:珀莱雅自从20年初推出红宝石精华系列,20年下半年推出双抗系列,产品一推出就收获全网好评。
但是此时红宝石+双抗系列仅占珀莱雅销售额的10%-20%,珀莱雅仍然是主打流量品“神经酰胺面膜”和粉底液。
直到2021年的双十一,红宝石系列和双抗系列在全网成功出圈,珀莱雅顺势将流量全部押注红宝石和双抗的早C晚A。
中国护肤品牌的三个阶段
从爆品思维——垂类思维——大厂思维,这背后既是消费者购买护肤品决策的变化,也是电商平台算法调整的推动。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随着成分党渗透率的大幅提升,消费者建立了自身的护肤体系认知,对各个成分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这时候消费者在选择护肤产品时,会更加关注品牌和大单品在成分功效上的科研实力,会被垂类的高功效产品所吸引。
从电商平台的视角来说,天猫在2020年之后就不断调整流量算法。
以南极人为例,原本南极人通过价格区间+关键词矩阵+品牌力等优势,即时转化率很高,获得了大量的天猫平台内免费流量。
但是天猫算法调整之后,这类依靠免费流量的品牌纷纷大幅下滑。
从天猫算法的视角来说,原先低单价、高转化率、凭借关键词和价格带占据流量优势的品牌,天猫认为这是钻了算法的漏洞,并不是消费者真正喜欢的品牌和产品。
我猜测在这过程中,天猫提升了对品牌和产品的搜索量权重。
通过提升品牌搜索权重,把更多的流量给予那些有着大量消费者主动搜索的品牌,天猫算法认为这才是消费者真正喜欢的品牌和产品。
2020-2021年在小红书大量投入营销推广的国货成分党品牌,凭借有效的小红书种草,在天猫平台内积累了大量的消费者主动搜索。
算法重新调整之后,带来了新一批新锐国货品牌的崛起。
但随后,这种爆品并没有持续很久。消费者对泥膜品类的认可度下降,直接导致了泥膜品类GMV的快速下滑。
同时,一些成分党品牌,通过功效型成分与泥膜创新结合的方式,赢得了消费者的欢迎。
什么是垂类思维?
爆品能否持久,核心在于自身大单品的竞争力。从爆品思维到垂类思维的转变,品牌实现了竞争力维度的升级。
如何要让红宝石面霜成为面霜垂类经久不衰的大单品?珀莱雅实现了爆品思维到垂类思维的转变,通过升级迭代,帮助红宝石面霜成为面霜垂类的第一名。
这时候有人会问:升级迭代就能实现产品的成功吗?
答案当然是否的。升级迭代是一种途径,核心在于提升产品在所处赛道的竞争力。
比如,在红宝石升级的过程中,珀莱雅选择升级了产品配方,强调了双环肽的专利科技,并作为品牌主打成分;同时,根据肤质进行产品质地分类,把面霜的肤感调到最佳。
在小红书和抖音的大量营销投放中,珀莱雅不断强化红宝石面霜与高端抗老认知的捆绑,让消费者一想到抗老面霜就去买红宝石面霜,这就是垂类思维极致的典范。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新锐国货品牌直接从垂类思维出发,建立品牌资产。
比如,可复美直接将品牌与公司专利重组胶原蛋白捆绑,谷雨直接与光甘草定专利美白成分捆绑,HBN直接与专利a醇成分捆绑,欧诗漫直接与珍珠美白专利成分捆绑。
通过强绑定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品牌的辨识度,让消费者知道:“买美白就买欧诗漫,买欧诗漫买的就是珍珠美白成分”。
垂类品牌在营销中需要强化对应类目的王者地位。
比如,可复美就是要让消费者知道:“可复美做重组胶原蛋白是最专业的”,其他品牌推出重组胶原蛋白的产品时,都会联想到可复美,甚至是转去购买可复美。这就是垂类品牌的竞争力。
什么是大厂思维?
垂类品牌的好处是显而易见,但是也面临一个问题:品牌的天花板。
因为消费者对垂类品牌的认可度局限在一个范围内,比如主打敏感肌的垂类品牌,消费者很难为你的抗老产品买单。
这时候,品牌想要突破天花板,就需要从垂类思维提升至大厂思维。
大厂思维是指:让消费者形成对品牌力的高度认知,认可你是“大厂”,这时候你推出各类抗老、抗氧化、保湿补水等产品时,消费者都会相信你这个品牌的实力。
比如以巴黎欧莱雅为例,无论是主打抗老的黑精华、玻色因20霜大单品,a醇有大单品夜精华,补水保湿有大单品复颜水乳,防晒有大单品小金瓶防晒,面膜有大单品玻色因安瓶面膜。
消费者会在巴黎欧莱雅品牌一站式购物,满足各类护肤需求。
以珀莱雅的大单品矩阵为例,与巴黎欧莱雅不同的是,巴黎欧莱雅的产品线过于复杂。珀莱雅独辟蹊径,分别建立四大系列,并建立对应的大单品矩阵。
红宝石系列以A醇抗老为核心,成功打造红宝石精华+红宝石面霜两大爆品。
双抗系列以VC抗氧化为核心,成功打造双抗精华+双抗面膜两大爆品。
源力精华以修护为核心,成功打造源力精华+源力面膜两大爆品。
能量系列以高端修复为核心,为品牌高端化奠定基础。
以爆品思维为核心的品牌,营销投入更偏效果广告,能够让消费者完成即时转化下单。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并没有建立起对品牌维度的认可,仅对这个产品感兴趣,导致品牌影响力提升较小。
以垂类思维为核心的品牌,在早期营销投入的ROI很高,因为垂类品牌通常与某一成分/赛道捆绑,给消费者输出的心智很强,从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但是如果垂类品牌在自身的领域已经做到了前几名,就容易陷入瓶颈期,难以更全面地提升品牌影响力。这时候会出现品牌销售额增速下滑,这在很多垂类品牌上也得到了印证。
举个例子,逐本的卸妆油卖得特别好,也做到了卸妆油垂类的第一名。但是当逐本延伸去做水乳面霜时,消费者很难认可,所以动销不行。
以大厂思维为核心的品牌,这类品牌是打仗思维,不断开疆扩土,提升品牌影响力,不会满足于细分品类的第一名。同时,消费者对大厂思维的品牌更具信任感,愿意为品牌的各类卖点产品买单。
所以体现在品牌营销投入和品牌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时,会发现大厂思维的品牌,品牌影响力会随着营销投入的提升,始终保持一个较高速率的增长。这背后的原因很值得细细分析,可以留作下次。
以珀莱雅为例,红宝石面霜就是冲着抗老面霜类目第一,双抗精华就是冲着vc精华类目第一,红宝石精华就是冲着a醇精华类目第一,双抗面膜就是冲着面膜类目第一。
消费者双十一在珀莱雅天猫旗舰店,就可以购买一整个购物车,既认可抗老产品,又认可抗氧化产品,还认可防晒、面膜等细分品类。这就是以大厂思维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力。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中国护肤品牌的三个阶段】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342.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mip.xhstdz.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