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系统  教师    参数  经纪  蒸汽 

明光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日期:2024-11-10     移动:http://mip.xhstdz.com/mobile/quote/67716.html

第五章 旅游产业发展专章

明光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使命,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全面实施“旅游+”战略,大力促进休闲度假旅游,推进旅游要素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和旅游效益最大化。坚持围绕“一核两区多融合”,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旅游+”多业态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全面提质升级,旅游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旅游市场更加繁荣稳定,旅游满意度显著提升。形成长三角区域旅游产品共建、线路共推、市场共育的良好协作格局。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7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主要任务

(一)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宁滁一体化等联动发展,构建资源共享、政策互利、信息共通、市场互动、品牌共塑的联动发展机制。共推“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融入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培育跨区域特色功能区、精品文化带和旅游带,联合开展旅游主题推广活动,推出一批经典旅游线路和特色产品。应用“皖游通”,助力构建滁宁、滁合1小时休闲旅游生活圈。

(二)提升旅游产品多元化供给水平

实施旅游品牌创建提升工程,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围绕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规划建设旅游设施,推进环老嘉山“X”线、环女山湖“O”线、淮河风光带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老嘉山、女山湖、沿淮地区等核心景观资源开发,黄寨草场、三界田园综合体、明镇泗方、静港营地等文旅项目投入运营,谋划推进女山湖古镇、大明西游文旅项目建设,加强创新创意设计,打造符合现代审美、适宜旅拍的“网红”打卡点。提升柴郢、尹集等重点旅游乡村的服务功能,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发展专项旅游和定制旅游产品,打造地方文化体验游、皖东红色文化体验游和江淮生态山水度假游,大力营造“八大沉浸式旅游消费场景”。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提升旅游供给品质,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三)实施“五大营销”行动计划

实施“五大营销”行动计划,巩固长三角市场,强化双圈旅游市场。推进心智时代的城市文旅品牌升级计划,抢抓“人心红利”,提炼富有魅力的品牌情境,打造具备个性化和感召力的明光文旅品牌新形象;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营销计划,与长三角城市区域强联动,开展“南京都市圈”同城化营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广告投放,营造明光旅游的周末效应。推进互联网营销计划,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携程、马蜂窝等OTA平台,探索事件营销、直播、网综、游戏等新营销方式,提升明光文旅的网络活跃度;推进产品IP营销计划,在研学、亲子、康养、户外等细分市场创建主题产品IP,围绕细分客群实施精准营销。

(四)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深入对接“1+8+N”滁州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加强与“游安徽”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完善旅游宣传咨询、网络预定、招商引资等功能。推进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旅游景区、旅游住宿、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涉旅场所实现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强化景区科技应用水平,实现人脸识别、智能导览等旅游服务,推进预约与购票一体化建设,实现预约、错峰、限量常态化。推进智慧旅游产品开发,推动智能可穿戴、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培育云旅游、云直播,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示范项目。

(五)发挥重大项目引领带动效应

持续开展旅游重点项目申报、遴选,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抓好统筹协调,积极做好项目审批、方案决策、资金筹措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完善项目库和调度管理机制,坚持质量第一,加强质量监管,推动重大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和品质化运营,为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带动效应。着力推进龙头项目和精品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六)推动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强化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将旅游发展纳入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坚持“资源景观化、休闲全域化”,突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以乡村风貌提升、农村设施环境改善、产业链延伸等为重点,营造旅游化、休闲化氛围。以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村、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皖东农家乐等创建为抓手,开展乡村旅游联建工作,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乡村旅游皖东样板。聚焦旅游、康养、时尚和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态,推进精品民宿区、乡村旅游带建设,加快打造一批田园旅游综合体、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七)实施“旅游+”推进旅游全域化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旅游+”战略,以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不断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实施“旅游+”行动,大力发展产业、行业“旅游+”,拓展旅游产业边界,推动多业态联动发展,形成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推进旅游全域化。“旅游+文化”,不断提升旅游品质;“旅游+农业”,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旅游+工业”,培育旅游新业态;“旅游+智慧化”,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对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在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旅游服务要素齐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管理机制体制先行、业态融合创新先行、发展运营模式先行”理念,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标杆。

(八)加强旅游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

通过引育结合,谋划建立旅游发展人才专家智库,扩大旅游人才储备,有效增加高、中端旅游专业人才。通过专业授课、岗前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形式,在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乡村旅游、旅游演艺和“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形成一支技术精、业务强、服务优的旅游技能型人才队伍,推进旅游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建立旅游人才成长引导激励机制。加强旅游行业管理队伍建设,文化和旅游局以及旅游资源丰富乡镇按照旅游专业化要求配齐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专栏2 旅游产业提升重大项目

1.老嘉山综合休闲度假旅游区项目。构建主次支三级道路体系,串联老嘉山、月牙湖、栖凤湖等重要景点,规划打造嘉山如画景区、水天一色景区等主题功能分区,建设提升茂林水趣、田园牧歌、奇石探秘、生态岛、乐游原等主题游览片区,配套建设房车营地、清凉山居、森林疗养馆等服务设施,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集森林探秘、滨湖度假、地质观览、生态科普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胜地。

2.大横山地质公园项目。依托自然生态林、地质景观和历史遗迹等景观资源,开发建设大横山丹霞地质公园,完善观光游道、观景平台、旅游营地、精品民宿、乡村农家等配套接待服务设施,开发生态休闲、科普研学、自然观光、康体运动类旅游产品,打造以江淮丹霞地貌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3.黄寨草场项目。依托草场、水域、林场、岸线等多种景观资源,配套建设外围摄影点、游客管理中心、生态停车场、婚纱摄影基地等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四季彩景园、花海栈道、夜光水湾、星空牧场营地、月亮桥、乐石光、飞牛牧歌、月光恋人等项目产品,建设华东地区最大的草场生态旅游度假区。

4.尹集村乡村旅游项目。利用知青文化点、自然风光和窑洞景观等资源,开发窑洞体验、观光采摘、科普研学、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打造田园风光、知青文化为主题的特色乡村。

第六章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章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使命,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旅融合产品的需求为导向,开启明光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以顶层规划设计为突破,突出文脉和旅游特色,推动理论创新,构建文旅发展新模式;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业态创新,拓宽文旅发展新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扩大旅游市场新供给;推动旅游供给要素创新,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服务新水平;以“串点建网”思路构建“124”项目布局,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新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文旅融合水平显著提高,文旅融合发展满意度较高,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社会发展贡献程度增强,文旅产业增加值显著提高,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位居全省同类城市前列,建成区域知名的文化休闲城市和文旅融合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标杆。

三、主要任务

(一)理念创新,构建文旅发展新模式

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

围绕全域统筹规划,全域资源整合,全要素综合调动,全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目标,在推动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创新规划理念,将全域旅游发展贯彻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在旅游引领“多规合一”方面取得新突破;补齐短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推进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供给,形成综合新动能,在推进“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持续开展旅游扶贫,推进旅游增收富民,在旅游扶贫方面取得新突破;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在文明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保护城乡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在优化城乡旅游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业态创新,拓宽文旅发展新领域

实施“旅游+”战略,做足结合文章,推动融合发展。

——旅游+医疗。利用优势医疗资源和特色资源,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完善景区无障碍旅游设施,完善老年旅游保险产品。

——旅游+健康养老。依托环境和气候优势,通过注入康体养老、养生元素,完善健康、休闲、运动等配套服务内容,大力开发养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一批适宜家庭、个人长期居住的居家型养老产品和适宜个人中短期居住的度假型养老产品,发展“银发经济”。

——旅游+教育。促进旅游与教育融合发展,将科普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支持举办科普研学夏令营、冬令营,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

——旅游+体育。按照“体育旅游化、旅游体育化”的发展方向,依托主要景区、体育场馆、河湖、公园、风景道和绿道等资源,促进旅游与体育互动发展。因地制宜开展跑步、骑行、越野、划船、游泳等运动项目,培育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旅游运动示范基地,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活动。

——旅游+城市建设。以大旅游观念为指导,强化“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旅游建设发展理念,加强旅游与城市文化的渗透,加速旅游业与城市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加强旅游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重视骨干景区和核心景区周边城市建筑风格的和谐配套,发展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加强规划引导和规范管理,推动主题公园创新发展,完善道路交通和其他旅游服务综合功能,改善提升旅游市场环境与社会发展环境。

——旅游+工业。鼓励具有资源、技术、市场优势的大型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厂区、车间和生产流程观光,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建立文化中心、体验车间或工业历史博物馆,吸引游客参观体验。支持明酒集团、明龙酒厂、恋尚你等企业,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企业文化,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促进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建设特色工业旅游景区景点。大力发展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制造业。

——旅游+乡村。以“旅游+农业”为引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复合型、集约化、多业态的农业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教育农园和特色庄园等新型农业业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发展,开展农耕、采摘、饲养等农事活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金桥湾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的品质。

——旅游+商贸。增强“以商带游、以游促商”意识,发展现代商贸旅游,逐步完善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规划建设旅游商业街和城市游憩区,发展购物旅游和游憩商业,促进旅游与现代商贸的融合发展。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

(三)产品创新,扩大旅游市场新供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体系。

——特色旅游风景道:落实并完成《滁州市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全域旅游规划》以岭脊地区林带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都市森林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改变岭区穷在水上、困在路上、荒在岭上的状况,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路修通。江淮分水岭滁州旅游风景道明光段(军岭、绿岭)以黄寨草场、三界军旅小镇为典型景观,打造成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江淮分水岭岭脊绿色长城。同时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岭区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

江淮分水岭滁州旅游风景道明光段共有9个节点,分别为:尹集、老嘉山、跃龙湖观景点、三界高速口、黄寨草场片区、四号、三界外、三界军旅小镇、水木园。

——特色旅游小镇:按照精致、休闲和文化的要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依靠特色旅游资源,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打造生态人文小镇、乡村休闲度假小镇、康体养生养老小镇、红色研学度假小镇等特色旅游小镇。

明光市“十四五”时期建设特色旅游小镇13个:三界镇军旅小镇、花生小镇;管店镇甜叶菊小镇;张八镇嘉山集康养小镇、柴郢村旅游小镇、知青小镇;自来桥镇尖山森林小镇;涧溪祝岗村艾草小镇;柳巷镇义集玩具小镇;泊岗乡银杏小镇;女山湖镇千年古镇、火山小镇;明镇泗方文旅小镇。

——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合理定位,差异开发,积极创建旅游度假区,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成独具魅力、充满活力、面向省内外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专栏3 “十四五”时期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专项

1.景泰阳生态休闲度假村:项目建设单位为明光市景泰阳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为张八岭镇岭南村,项目总面积658亩,全景区规划五大单体项目,分别为:形象入口展示区、风情商业街版块、儿童主题乐园、欧亚风情度假村酒店、生态湿地景观。总投资约46000万元。

2.大明西游文旅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169.46亩,总建筑面积约24899平方米,主要包括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水景园、陆景园、研学基地等,总投资约64000万元。

3.江淮分水岭风景道配套提升项目:沿线路肩绿化和花草种植、村庄环境提升;主线边坡修复;建设观景点、美丽乡村3个;特色小镇提升8个;农家乐、民宿提升5个;新建设旅游接待中心2个;沿线景区景点建设,提升2个;特色农产品购物站(点)提升建设9个及配套建设等,总投资3000万。

4.黄寨草场文旅项目:重点建设内容:红色教育及企业团建、康养社区、印象黄寨主题秀、飞跃黄寨-数字科技娱乐中心、定向越野运动、草原帐篷等。总投资2000000万元。

5.老嘉山景区:目标定位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体验基地,主要是打造老嘉山地区森林十二景,实现2日游目标。建设地点位于老嘉山及周边,总投资172000万元。

——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引入旅游元素的新模式。依托深厚的农业基础,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培育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带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专栏4 “十四五”时期田园综合体建设专项

1.金虹岭生态养老旅游度假田园综合体:项目总面积700亩,主要建设内容:农业观光体验区、农艺馆、研学基地、滨水公园、健身跑道、养老公寓、护理院等。建设地点位于张八岭镇岭北村,总投资约20000万元。

2.明光市盛唐花卉文旅项目:该项目占地1500亩,建设亲子乐园、四季花海、游客接待中心、花卉交易展示中心、花卉种植观光园、鲜切花及盆景艺术商业街等,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建设地点为明西街道蔡岗圩,总投资约30000万元。

3.三界外田园综合体文旅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花海游览区、生态旅游区、村落文化艺术改造区、儿童游乐区、山林精品酒店、康养度假区、农田山林环境整治等。建设地点位于明光市,总投资200000万元。

4.金桥湾田园综合体:项目总面积1.2万亩,主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农业科普馆、采摘科普园、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系统等。建设地点位于桥头镇,总投资9000万元。

——乡村旅游示范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三生”(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以“旅游+乡村”为开发理念,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加强优秀旅游乡镇和旅游示范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推动农副土特产品通过旅游渠道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创新乡村旅游组织方式,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让全市农民通过乡村旅游受益。到2025年,建设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

专栏5 “十四五”时期乡村旅游及基础设施提升建设专项

1.自来桥红色小镇旅游项目:占地面积1500亩,迁建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提升沿街老旧建筑、古桥观景点等。建设地点位于自来桥镇,总投资约50000万元。

2.明文化陇西王陵遗址公园基础设施项目:项目核心区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5560平方米。新建明文化研究中心、陵园修复、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3A级)等,配套建设连接道路、生态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地点为明光街道,总投资约10000万元。

3.明光市九道湾文博展览中心项目:占地面积650亩,建筑总面积1.1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游客接待中心、游客休息大厅、书画院非遗传习基地等;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等。建设地点位于明光街道,总投资3000万元。

4.明光市文化中心应急综合体改扩建项目:占地面积135亩,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功能,扩建美术馆0.3万平方米。改建图书馆0.3万平方米、改建博物馆0.3万平方米、改建文化馆0.45万平方米、改建小剧场0.25万平方米。建设地点位于明光街道,总投资3020万元。

5.尹集知青小镇:打造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对窑洞进行修复改造,建设公社食堂、窑洞民宿、人民公社文化展馆、知青的回忆影像展示、农耕体验等项目。配套建设旅游道路、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地点位于张八岭镇尹集村,总投资25000万元。

——科普研学基地: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游旅行。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创建几个科普研学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保障,推动科普研学普及化、常态化。到2025年,力争打造科普研学基地5处。

——中医药养生基地:以明光市中医院为依托,延伸中医药养生产品,推出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市场深度结合,在业态创新、机制改革、集群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到2025年,建设中医药养生基地1个明光市中医院。

——红色旅游基地。突出社会效益,强化教育功能,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将红色旅游打造成常学常新的理想信念教育课堂,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坚持实事求是,相关设施建设要体现应有功能,保障基本需要,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加强统筹规划,注重与脱贫攻坚、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相衔接,促进融合发展。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引导社会参与,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到2025年,建设红色旅游基地2个:自来桥镇红色小镇、三界镇红色小镇。

——自驾车营地。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完善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和服务节点,培育营地连锁品牌企业,增强旅居车产品设计制造与技术保障能力,形成网络化的营地服务体系和比较完整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产业链。到2025年,建设自驾车营地5个。

(四)要素创新,提升旅游服务新水平

——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水平。调整全市旅游饭店结构,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高、中、低档结合,星级饭店、社会旅馆等不同业态、商务型、度假型、会议型等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旅馆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建设一批四星级以上高档旅游饭店,适应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拓展游等散客市场需求,规划、引导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家庭旅馆、汽车旅馆、青年旅馆、露营地和各种经济型旅馆,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弘扬明光传统的饮食精品,展示独特的食品制作工艺,开发具有明光地方特色的美食系列。大力发展以乡村特色餐饮为主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扶持发展民族特色餐饮和明光地方特色餐饮业。

——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推进厕所无障碍化。倡导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积极倡导文明如厕。

——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做好旅游交通发展顶层设计,制定促进旅游交通发展的意见,完善旅游交通布局。大力推进江淮分水岭滁州旅游风景道主线与支线建设,谋划启动环女山湖、环东风湖旅游道路建设,改善旅游通达条件。提高乡村旅游重点村道路建设等级,重点解决道路养护等问题,推进乡村旅游公路和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扶贫重点村通村旅游公路建设。

——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形成便捷、舒适、高效的集散中心体系。完善旅游咨询中心体系,旅游咨询中心覆盖城市主要旅游中心区、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步行街区等。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完成A级以上景区在高速公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标识设置,完成乡村旅游点等在公路沿线标识设置。

——构建新型住宿业。推进结构优化、品牌打造和服务提升,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住宿品牌,推进住宿企业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适度控制高星级酒店规模,支持经济型酒店发展。鼓励发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帐篷酒店、民宿等新型住宿业态。

——优化旅行社业。完善旅行社监管服务平台。健全旅行社退出机制,实现动态调整。优化完善旅行社分社网点设立、旅行社委托招徕、出境旅游保险等方面政策。鼓励支持旅行社服务网络进社区、进农村。

——积极发展旅游购物。据游客需求,合理布局旅游购物市场,围绕生产和销售两大关键环节,大力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加快购物平台建设,构建更加成熟的旅游商品供给体系。加强对老字号商品、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加大对旅游商品商标、专利的保护力度。构建旅游商品生产标准和认证体系,规范旅游商品流通体系。在机场、高铁车站、邮轮码头、旅游服务中心、重点旅游景区等地,设置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区。

——加快智慧旅游建设。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加快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支持旅游在线服务、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开展旅游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旅游城市信息化、科技化服务水平,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要素建设。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主线,以老嘉山和女山湖为载体,培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区域联动,融入大循环旅游线路。

专栏6 “十四五”时期旅游线路规划专项

1.省内旅游线路

①历史文化游:亳州(曹操故里、花戏楼)→寿县(古城)→凤阳(明皇陵、明中都遗址)→明光(赵府明文化古迹)

②淮河风情游:淮南(八公山、淮河小三峡)→蚌埠(怀远石榴、荆山-涂山风景区、沿淮花鼓灯)→明光(浮山堰遗址、淮河风光揽胜环线)

③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巢湖(半汤温泉)→滁州(琅琊山、皇甫山白鹭栖息地)凤阳(梅市温泉)→明光(跃龙湖、女山湖、女山、老嘉山、抹山、大横山)→合肥(岱山湖)

2.省际旅游线路

①寻根探祖明文化游:南京(明孝陵)→盱眙(明祖陵)→明光(赵府朱元璋诞生地、跃龙岗、尿布滩)→凤阳(明皇陵)→定远→滁州

②休闲度假旅游线路:线路一:南京→滁州(琅琊山、皇甫山白鹭栖息地)→明光(跃龙湖、女山湖、女山、老嘉山)→盱眙→天长→扬州→镇江→南京。线路二:合肥→南京→滁州→明光→蚌埠→淮南→合肥

3.市域旅游线路

一日游线路:

①近郊明文化游:

明文化博物馆→明光非遗文化大观园(乡村博物馆)→明酒文化产业园→抹山明文化景区→赵府明文化古迹→明光湖水运动中心→焦城圩荷花园

②女山湖观光休闲游:

明光老街休闲街旅游景区→女山地质公园景区→女山湖湿地公园→女山湖古镇景区→明光市

③南部生态休闲游:

大横山景区→跃龙湖景区→黄寨草场→自来桥红色文化景区→老嘉山景区→八岭湖景区

④淮河风情古遗址游:

明光市→柳巷综合休闲旅游景区→浮山堰遗址公园→东西涧特色农业景观→淮河文化公园→泊岗鱼文化产业区

⑤农渔业休闲美食游:

明光市休闲、美食旅游→女山湖全鱼宴、螃蟹→老嘉山美食

⑥工农业旅游:

明光系列酒厂工业旅游→女山湖水产养殖休闲旅游→自来桥山芋城堡农业旅游

⑦宗教文化游:

二郎庙→女山湖镇嘉祐院→抹山寺→大横山法华寺

两日游线路:

①观光休闲线:

明光市→抹山明文化景区→女山地质公园→女山湖古镇景区→女山湖湿地公园→大横山景区→跃龙湖景区→黄寨草场→自来桥红色文化景区→老嘉山景区→八岭湖景区

②文化旅游:

柳巷抗日活动旧址→浮山堰遗址公园→火山地质博物馆→明文化博物馆→明光非遗文化大观园(乡村博物馆)→御酒文化产业园→尿布滩遗址公园→丹霞地貌科普展示馆→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

③滨水度假旅游:

八岭湖漂流滨水度假旅游→女山湖湿地公园滨水度假旅游→明光湖滨水度假旅游→花园湖滨水度假旅游→焦城圩荷花池滨水度假旅游→淮河•池河滨水度假旅游→江鲜•湖鲜美食滨水度假旅游

4.多日游综合旅游线路

Day1:明文化博物馆→明光非遗文化大观园(乡村博物馆)→御酒文化产业园→抹山明文化景区→赵府明文化古迹→明光湖水上运动中心

Day2:女山地质公园景区→女山湖湿地公园→女山湖古镇景区→明光市

Day3:柳巷综合休闲旅游→浮山堰遗址公园→淮河文化公园→泊岗遗址→金泊岗银杏园→治淮纪念馆→淮河农耕文化园

Day4:大横山景区→跃龙湖景区→黄寨草场→自来桥红色文化景区→老嘉山景区→八岭湖景区

——擦亮明光文旅品牌。彰显“嘉山秀水,生态明光”的明光旅游品牌形象。建设明光市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集中展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通过电视、报纸、户外、地铁、车身车厢、微信、微博、论坛等多种渠道,进行明光市旅游目的地综合营销。充分发挥综合营销平台和其他线上渠道的线上引流作用,通过平台信息质量、在线支付便利性、产品优惠政策、会员奖励政策等提高用户黏性,努力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线下体验水平。

(五)举措创新,推进文旅项目新发展

围绕“滨湖花园度假城、山水田园生态市”的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安徽省明光市旅游总体规划》《环女山湖旅游总体规划》《老嘉山“X”线旅游总体规划》《张八岭镇全域旅游规划》和《滁州市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总体规划》,以“串点建网”思路构建“124”项目布局(即:一核:以明光城区为核心;两线:以老嘉山为核心的“X”型观光旅游线路和以女山湖为核心的“O”型亲水旅游线路;四区:老嘉山功能景区、抹山明文化功能景区、女山湖功能景区、沿淮风情功能景区),整合明光市文化、旅游、农业、林业、水利等资源,为深度谋划文化旅游项目,以点带面发展全域旅游,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明光市“十四五”重点文旅项目(个)谋划见附件。

 

第七章 实施保障

一、创新文旅管理体制

创新建立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健全综合协调的文化旅游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明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能力,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通报最新动态,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创新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文旅重大事项谋划、重要规划审查、重点项目推进、市场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区镇之间文旅工作,打破部门、条块和区划分割,形成多方联动、合力推进规划有效实施的体制机制。依法保障规划的实施,以法治推动文旅市场治理现代化,提升旅游治理能力,为明光市文旅产业发展和谐秩序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

二、加大文旅政策扶持

适应文化旅游业发展要求,修订完善文旅行业安全监管、发展规划、宣传推广、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制度。出台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优惠政策,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到位;确立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地位,鼓励和支持全域旅游+政策,延伸产业链;落实国家、省市对文旅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文化企业、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等方面的税收推行优惠政策,充分落实税收政策对文旅产业的保障和拉动作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文化和旅游用地布局。适应文化旅游业发展要求,修订完善文旅行业安全监管、发展规划、宣传推广、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制度。完善制定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保护措施和方案。广泛开展全域旅游宣传教育,实施旅游惠民政策,旅游扶贫富民方式多样,主客共享的社会氛围良好。

三、加强服务体系构建

构建以明光市城区为核心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完善文化旅游咨询、旅游内外交通、文化与旅游宣传、投诉处理、旅游救援等各类服务功能,合理布局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咨询网点。加快对接滁州市文旅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将明光市主要景区、社会和政府信息系统中的分散信息和数据连接、交互和多方共享,完善智慧文旅服务。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提高向导式解说服务及智慧自导式解说服务,提高各地标识解说系统的智能性、趣味性和融入性,加深游客的全域旅游体验深度。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推动A级旅游厕所的全域覆盖,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软环境”。构建全方位文旅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各类文旅安全防护设施,提升文旅场所安全警示系统和景区安全救助系统,营造安全有序、生态优美、设施完善、主客共享的文旅环境。

四、强化人才金融保障

设立旅游专家智库,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和旅游培训机制,实施旅游人才奖励政策。积极利用省内外高校资源,发展地方旅游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文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培养文旅发展后备力量;联合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等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明光市文旅人才队伍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积极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出台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旅游发展奖励补助政策,制定开发性金融融资方案或政策。

五、加强市场安全监管

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整合组建承担旅游行政执法职责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立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联合监管机制,依法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建立运转协调、公平合理的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旅游投诉举报渠道健全畅通有效,投诉处理制度健全,处理规范公正,反馈及时有效。建立旅游行业信用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制度以及黑名单制度,增强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定期开展旅游文明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推行旅游文明公约,树立文明旅游典型,妥善处置、及时上报旅游不文明行为事件。完善旅游志愿服务体系,设立志愿服务工作站点,开展旅游志愿者公益行动。建设旅游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安全环境,完善消防和安全标识等各项旅游安全设施,建立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安全求助和旅游安全保险等安全保障体系,遏制旅游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以安全风险防范为重点,健全和不断强化文化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六、强化品牌宣传推广

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体系。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传媒渠道,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亮点,全方位宣传和推介明光旅游新形象。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和相关项目参加国家、省和滁州市重点文化和旅游展会、博览会、推介会等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旅游交流新格局。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建立多主体、多部门参与的宣传营销联动机制,形成全域旅游营销格局。创新宣传促销机制,找准目标市场,实行精准营销,形成统一整体旅游宣传促销,扩大营销效果。

本文地址:http://mip.xhstdz.com/quote/67716.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mip.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