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第十三期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编(社长)沙龙”在科学出版社召开,“重拾办好中文科学期刊的‘文化自信’”的主题,引起与会者热烈讨论。相关内容也在博客有所报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道理。我的意见是基础性研究成果(学术性文章)完全可以发到SCI期刊上,我国也应大力创办SCI收录的英文期刊;至于应用基础性研究与技术研究类这个蛋糕完全可以留给中文科技期刊,这个就不要与SCI再抢饭碗了。今天主要是谈谈中文科技期刊中的核心(权威)期刊问题。
首先,我们了解下中文科技期刊中的核心(权威)期刊评价的第三方有哪些?目前国内对自然科学类科技期刊大致有4大核心期刊遴选系统,但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1是北大核心;2是中科院CSCD;3是中信所中国核心期刊(有核心版与扩展版)以及4武汉大学RCCSE,当然,进行核心评价的主体自有其指标体系,暂且搁置不表。
话说2016年中国制造期刊论文数已经接近100万篇,SCI论文也达到30万篇的规模,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一,SCI论文数也已经坐二望一,其中化学、物理、材料学科的文章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胡升华(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也就是说,中国的SCI论文已经占到国内论文总数的30%(当然发表的期刊也包括几种国内的中文科技期刊)。那么问题来了,除去30%的SCI收录的期刊文章,剩下的70%的科技文章被国内近6000份科技期刊瓜分(刊均不到102篇),这里面还有多少权威性的论文可言?如何支撑起1000多份所谓核心期刊?
其次,说句不好听的,在行业内中文科技期刊那有什么真正核心,创新性强的以博士为主体的都去发30万篇的SCI了,国内中文科技期刊以硕士为主体了。 硕士生发文章引来引去(炒来炒去)就把影响因子炒高了,结果上了核心榜,但这炒来炒去不是泡沫是什么?
再次,实际上核心期刊的评价在行业内已受到质疑,因而各大学与科研院所各有自已的核心期刊名录,控制着众多的学位申请人与职称升职者,因而核心期刊的评价又被分成了很多碎块,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将本单位办的期刊列入核心),结果近6000多份中文科技期刊被各种单位分成了许许多多不同标准的核心与非核心,当然其中一致的无话可说,不一致的就形成了各说各话的期刊江湖。
最后导致的效应是所谓期刊界的“马太效应”,难说上核心的核心期刊越来越大(收益大好,但学术权威性、影响力却不强),不是核心的非核心期刊越来越萎缩,难道是故意让其消亡吗?实际上,这些所谓非核心期刊大都为技术类、科普类、教学类期刊,其作用包括用中文记录世界与中国的科技发展、规范科学专有名词、引导大众科技水平的提高等[王晓峰(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编辑)]。这些期刊的价值在于促进科技新成果的转化落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影响因子衡量不了的),而且这个目前还是我国的弱项,我国科技成果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发展方面一直收效甚微,因此这类非核心期刊还须大力扶持。
综上,所谓核心与非核心期刊的二分法对国内期刊学术生态的良性发展是较为有害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56969-1072094.html 上一篇:《大麦与谷类科学》征稿启事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谈谈中文科技期刊中的核心(权威)期刊】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xwnews/143.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mip.xhstdz.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