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者故事 | 我很喜欢记录县城的故事

   2025-07-28 kongyu630
核心提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谭思静我是一个没有故事的记者。每天都在别人的故事里打转。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严谨细致的医生,还有长于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谭思静

我是一个没有故事的记者。每天都在别人的故事里打转。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严谨细致的医生,还有长于自然地理历史似乎无所不知的旅行者,青春懵懂但又充满勇气的大学生,我总是在记录他们的故事。

采访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盯着采访对象的眼睛,从眼里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有的人眼睛里有虚伪,藏着想要隐藏的东西;有的人很真诚,特别是在跟我聊起他们喜欢的、正在做的事情的时候,他们的眼睛亮亮的。有欢喜,笑起来眉眼弯弯,水汪汪的;有忧愁,讲述的时候眉头蹙在一起,眼里是无尽的灰暗。我看过许多人的眼睛,也听许多人讲过他们的故事。

其中,好多故事我都忘记了,因为你很难从一次见面几个小时的谈话窥见一个人完整的人生、真实的性格以及复杂的人性。所以我的故事里很多都只记录某一个人单一的、阶段性的内容,然后渐渐被忘记。

我在县城长大,所以我很喜欢记录县城的故事,其中很多都发生在我的周围。去年一次跟朋友聚会,我发现我的几位朋友在考取县城公务员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人生在一年又一年的考试中似乎被“卡住”了一样。我一直知道大城市里考公很难,但我想不通为什么县城里的考公也那么难,而且县城的编制,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让他们用青春赌了一年又一年。

带着种种疑问,我开始了采访,怀着很激动的心情,我觉得自己挖到了一个很不错的选题。

采访对象很好寻找,只要找到一个考公的班级,那里便有许多失意的考生。最初我很兴奋,觉得很快就能完成我的稿子。他们应该是一群又失意又偏执的人群,有着被卡住的人生。但后面,当我开始阅读他们的人生,我发现并不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的人生似乎从很早就主动或被动失去了对人生的自主权。

一个考公7年的女孩,在女孩的描述中,妈妈几乎控制住了自己的一切。大学的专业是妈妈选择但自己不感兴趣的,大学毕业后她找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在书店的工作,却也被妈妈无情召回。“在体制内才叫上班,其他工作都是打工的”,像一把利剑一样悬在头顶,刺在心里。多年失败的考公经历让她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也不喜欢公务员岗位,她却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只能继续一年又一年麻木迷茫地挑选着她还能报考的体制内岗位。

在采访的最后,她很怯懦地说自己很喜欢音乐相关的工作,但紧接着便说自己快要30岁了,长期在家考公脱离社会应该没有人会雇佣她,给她学习成长的机会。

最终她从家里搬出来,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她给自己买了很多书,她想知道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会过成这样。她也问我,她的人生为什么会过成那样,我不知道答案。我去问专家,专家告诉我这是结构性和个人选择的双重悲剧,他也无解。

这个稿子卡了我很久,卡到我和编辑都崩溃了。因为我不知道没有答案的稿子如何来写。最终的写作成果我很不满意,因为稿子没有深度到可以反映出结构性的问题,他们被卡住的人生只是被我浅显地描述出来。被卡住的人生面临着太多问题,过去的选择,未来的前途,婚恋,家族的期待,我觉得自己甚至无权对他们说“会好起来的”。

后来我很久没有再报类似的题,我怕自己再面对无解的问题,再面对一双双迷茫的眼睛。我只能交出一篇自己不太满意的稿子,然后把故事记在心里,反复琢磨。

图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